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两个结合”,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学和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10月25至26日,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经典与文明研究中心和东北财经大学中国经典经济学研究院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华文明与道德经济”系列学术研讨会第三次会议,会议主题为中华文明视域下的人工智能范式与智能社会发展。来自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复旦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中国传统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文化史方向研究生以及企业家代表三十余人参加研讨。

研讨会上,北京邮电大学智能科学技术中心教授钟义信认为要突破科学与哲学藩篱,发现信息学科范式与中华文明范式均以“整体观”为核心,主张“主客合作双赢”与“信息生态完整”,据此确立人工智能研究的新范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陈小平以《人工智能研究的思维模式转变——从概括性到实例性》为题,介绍了大模型的技术体系和描述大模型科学原理的类LC假说,并用于分析大模型的深度测试结果。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孟祥福以《因素空间理论及其在中西医数据分析中的应用》为题,阐明了因素空间理论思想在中医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智能中医诊断模型、肿瘤突变负荷预测和医疗手术机器人等工程领域的应用方法和经验模式。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共政策系主任、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杨立华以《迈向人工智能的中华文明新范式》为题,提出要以中华文明现代化发展为载体,创造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华文明新范式,并最终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前理事会副理事长韩力群以《AI的类脑研究途径》为题,指出人脑因巨量神经元与突触构成的可塑网络被视为最复杂的信息系统,自然成为AI模仿对象;但脑科学对宏观认知机制仍“一知半解”,形成低天花板。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兆学以《天人合一:生命智能存在前提及其对当代AI发展启迪》为题,表明探究太阳系恒星周期、半径和公转速度与黄金分割率Φ之间的关系对太阳系以及地球生命演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直接参考依据。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姜奇平以《信息科学范式与中华文明》为题,指出信息科学范式主张人机物融合、合作共赢,与物质科学范式的“机器代人”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人工智能经济研究室主任张磊以《人工智能社会冲击、第二次文艺复兴和中国对策》为题,指出新一代AI呈“先通后专”特征,需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构建开源开放生态,实现有组织科研与个体自由探索协同。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信息化与网络经济研究室主任彭绪庶以《人工智能文明挑战的再审视》为题,指出文明范式以生产力为核心标识,已历经原始、农业、工业文明,正迈向数字智能文明;应对需坚守“以人为本、智能向善”,推动治理合作。上海财经大学特聘教授胡延平以《智能经济的新机遇和挑战——中国式创新全球化》为题,强调生态创新是可持续发展关键,需依托“智能治理21原则”,聚焦未来制造、信息、材料等六大方向,推动AI与产业深度融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鲍勤以《智能化宏观经济决策支持系统》为题,分享了预测中心在宏观经济决策支持系统领域的丰硕研究成果,展望了大数据与AI赋能下具备“即时性、智慧性、系统性”的智能化宏观经济决策支持系统的可能图景,指出基于多模态数据开展经济监测、预警、预测与模拟仿真的核心算法是关键科学问题。

清华大学中国电子数据治理工程研究院院长、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孟庆国以《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社会科学实验研究?》为题,认为当前社科实验面临可重复性危机、样本不足、变量控制难等瓶颈,而AI大模型可赋能研究全流程,能够推动跨学科融合,让传统“难实验”领域进入可验证范畴。南京审计大学泽尔腾经济学实验室研究院院长杨春雷以《积啬成德——中国传统思想基于效率原则的系统梳理》为题,结合经济学帕累托最优、认知科学双系统理论及AI等现代学科,揭示传统思想对社会治理、智能社会发展及文化传承的价值。东北财经大学中国经典经济学研究院院长钟永圣以《心灵秩序、智能范式与经济效率》为题,认为人工智能源发于人的心灵智慧,指出哈耶克《感觉的秩序》中提及的三秩序,与“天人合一”、广义相对论相通,均指外在秩序对应人类心理,强调人工智能有自身规则,但“天工”更利智能社会。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院长助理陈能军以《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文明社会形态变革》为题,认为数字文明的巨大影响正逐步深嵌至技术、连接、文化与治理的社会综合域,建议从包容与矫正、信任与安全、系统与秩序等维度,着手构建和谐共生、稳定发展的数字文明新生态。北京大学经典与文明研究中心戴熙宁以《中华文明引领智能经济—社会新形态》为题,建议从当前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信息与复杂科学为核心,突破西方分析还原的惯性,立足中华文明“德为主”的内核,建议可借AI构建全民生命成长公共服务体系,覆盖健康管理、个性化教育等。
在每场主旨发言之后,专家们进行了富有建设性地讨论。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中华文明视域下的人工智能范式与智能社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为后续研究工作的深化与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拓展和丰富了中国经济学和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
撰稿:赵哲函 审核:钟永圣 单位:中国经典经济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