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作为母校送给2025届毕业生的特别礼物,东北财经大学原创校史剧《东财春秋》在科学报告厅首演。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汪旭晖,党委常委、副校长刘险峰,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人才培养单位书记、副书记、辅导员、校友,演职人员亲友与500余名2025届毕业生代表共同观看演出。
一部剧:四幕春秋浓缩七秩奋斗路
《东财春秋》浓缩东北财经大学73载奋斗历程,通过“初创·坚守·新生·承续”四幕,生动再现了东财人坚守初心、薪火相传、矢志财经报国、积极以东财实践助力构建中国经管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壮阔史诗。
第一幕“初创”聚焦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展现东北财经学院不照搬他国经验,院长“黎白”实事求是,带领师生响应“向科学进军”号召,回归教学科研主业的史实。
第二幕“坚守”还原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院长“任军”等领导和教职工坚定“辽财不能散”的信念,多方争取保留了学院建制,通过开设短训班等多渠道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辽宁财经学院成为当时全国唯一完整保留的财经类本科高校。
第三幕“新生”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东北财经大学“后红楼现象”为背景,生动刻画中青年教师在陋室中淡泊名利、专注学术,将自身理论研究与改革开放需要同频共振的积极群像。
第四幕“承续”以新时代东财青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为切入点,通过青年后辈与老一辈东财人的对话,展现了“博学济世”校训精神的当代传承。话剧尾声,“任军”“方东文”等为“西部计划”学子送行,校歌渐强中三代东财人同台鞠躬,将“薪火永传”的主题推向高潮。
一群人:跨学院学子演绎东财精神
《东财春秋》由人文与传播学院教师丁玉娜编剧,金融学院教师张彩霞、国际商学院学生王淑涵联合导演,学生社团青年话剧社编排,于2024年11月启动剧本创作,2025年3月经两轮选拔完成演员甄选,排练至公开演出历时近三个月。主创人员深入挖掘校史资源,积极走访老教师、校友,细致查阅校史期刊等文献资料,专题面向离退休老同志征求意见,广泛听取多方面建议,数易其稿,最终形成兼具历史厚重感与艺术感染力的剧本。27名演员从全校15个学院80余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角色横跨不同时代、年龄跨度从18岁学生到80岁退休教师,演员们怀揣对学校的深厚情感和对话剧的赤诚热爱,以非专业的技巧出色完成80分钟的舞台挑战。30余名幕后志愿团队在剧本改编、舞美设计、灯光音效等多个领域精雕细琢,建校初期的质朴校舍风貌、特殊年代里的守望坚持、《社会主义好》的激昂澎湃、《同桌的你》的温暖柔情,精准还原不同历史时期的标志性场景,于舞台时空的细腻变迁中,营造了不同时期东财人服务家国、扎根中国大地做好应做之事的浓厚氛围。
一脉魂:以历史之光映照未来之路
“幕落人不散,曲终情未央!” 这场演出不仅是对校史的回望,更是对东财精神的赓续传承。幕落灯亮,校歌唱响。舞台上,演员并肩鞠躬,台下观众泪光闪烁,神情专注而坚定。剧中展现出的东财前辈在艰难中守护理想、在变革中坚持学术、在祖国需要时挺身而出的果敢和担当,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使大家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肩上担负的责任与“博学济世”校训的深刻内涵。当全体演职人员与观众共同点亮手机灯光,科学报告厅化为一片温暖的星海。这部温暖而有力量的原创校史剧,是母校在2025届毕业生行囊中添加的又一笔精神财富。广大毕业生将带着这份从东财历史深处汲取的信念与力量,踏上星辰大海的征程,把在母校的所学所感,融入未来奋斗的道路,奋力书写属于自己、也属于这个时代的华彩篇章。
撰稿:张彩霞 审核:蔡晓琳 单位: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