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园时讯 - AI赋能,东北财经大学声像档案保护与管理创新取得可喜成果
AI赋能,东北财经大学声像档案保护与管理创新取得可喜成果
2025年03月26日

近日,东北财经大学档案馆与智慧校园建设中心于2024年11月联合开展的“历史声像档案数字化保护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AI技术与档案管理的深度融合,目前已完成首批200余小时珍贵声像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剩余500小时声像档案将于2025年年底前全部完成转化。完成数字化处理的声像档案已经广泛应用于学校校史研究、招生宣传、校友服务和学生活动等领域,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这次跨学科、跨部门的创新实践,标志着学校在文化资源智慧化保护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部分已完成数字化的珍贵历史声像档案

AI赋能,解决传统介质声像档案保护与管理的痛点

为及时有效地抢救和保护学校的文化资源,解决馆藏700余小时磁带、胶片等传统介质声像档案多年尘封和传统载体日益严重的物理老化风险的问题,项目组经过研究,引入基于阿里开源的FunASR项目非自回归端到端语音识别模型,对数百小时的长音频进行语音识别和时序提取,并将DeepSeek R1模型推理能力应用到非结构化档案数据治理领域,对视频中的语音内容及场景变化进行分析,结合时序建模与语义关联,识别并剔除冗余片段,实现声像档案的自动转写和条目著录,形成精炼的结构化、语义化的档案资源标识。这一过程将原本需耗时数小时的音视频人工整理过程压缩为分钟级处理,大幅提高了声像档案的处理效率,并直接生成包含时间戳、主题概要和关键实体等多种要素的标准化记录,方便对接档案管理系统,一步到位地实现声像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FunASR语音识别和时序提取

DeepSeek R1 内容分析和语义关联

AI赋能,提升档案管理与服务的效能

此次“历史声像档案数字化保护工程”,通过匹配合理的技术体系,实现了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从人工操作到智能治理的跃迁,解决了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处理的效率瓶颈,将档案工作者从繁重的数据整理工作中解放出来,得以有更多精力聚焦于高价值的知识挖掘与应用。新生成的数字化声像档案,对接链入到现有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形成更全面的档案信息库,提升档案服务的效能和用户满意度。

AI赋能,打开档案资源集成化利用的空间

此次“历史声像档案数字化保护工程”,有效解决了多源异构档案资源的标准化表示与融合问题,显著提升资源整合效率,促进档案资源的互联互通与集成利用,为后续知识重构与深度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下一步,项目组将继续利用AI技术的支持,着力建设立体化、层次化、语义化的档案知识体系。届时,借助动态叙事引擎,多模态档案资源可在语义空间中按主题、时空等维度灵活重组,支持故事化呈现与创新性表达,让沉睡的档案资源更好地走进现实、焕发新生,更加方便和有效地应用于文化宣传、校史研究、校友工作等多个领域,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历史声像档案数字化保护工程”是传统档案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碰撞出的创新火花,彰显了学校学科交叉融合、跨部门协作的强大力量,其创新价值不仅在于实现档案内容结构化解析的技术突破,更体现在对教育场景的深度适配,为档案数据在教学、科研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提供了可能,也为其他领域的非结构化数据处理贡献了宝贵范例。

 


撰稿:梁媛 宋肖肖 审核:王俊奎 姜明 单位:档案馆 智慧校园建设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