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洋 周学仁
大连软件产业优势突出、科教创新资源丰富、产业集聚明显,为促进工业软件开发与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重点从研发能力提升、应用场景开放、创新生态优化、人才引育留用等方面加大力度,推动工业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具体建议如下:
加快打造我市工业软件龙头企业,推动工业软件优质产品研发能力提升。一是支持我市工业软件企业提升质量品牌标准能力,对获得国际、国家、有关部委的荣誉称号,通过国家资质认证,牵头制定工业软件领域各类标准,开发出商用级通用型工业软件的企业给予表彰奖励。二是支持和引导行业协会、公共服务平台等第三方机构,搭建工业软件产品供需对接会,高质量开展工业软件项目路演、宣传推广会、技术研讨会,提高我市工业软件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市场占有率。三是加大大连高新区国家新型工业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示范基地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形成国内领先的工业软件产业集群。支持我市工业软件产业园区与苏州金鸡湖软件产业园等国内较为成熟、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工业软件园区合作,共建工业软件的“园中园”或者“飞地园区”,提升园区的招商引资竞争力。四是精准服务我市工业软件企业融资需求。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政策资金支持,支持我市工业软件龙头企业科创板上市。借鉴深圳做法,设立工业软件领域的政府引导基金,有效平衡“政策导向”与“市场运作”,引导社会资本流入。
支持和鼓励龙头工业企业开放应用场景,促进工业软件产品加速迭代。一是鼓励和引导龙头工业企业开放应用场景,联合工业软件企业协同研发,形成从设备自动化到数据流全过程的一体化、系统化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二是推动部分工业软件产品在我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试点示范。针对装备、化工、冶金、船舶等重点行业,支持部分工业软件产品先行先试,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解决方案。三是加强工业软件开发和应用的城市协同合作,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与先进城市对口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市域间工业软件产业的协同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我市工业企业应用场景和工业软件企业开发优势。
畅通“政产学研用”渠道,优化工业软件协同创新产业生态。一是畅通“政产学研用”协同渠道,聚焦重点行业,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二是推动政策制定由普惠式扶持向精准化转变,借鉴深圳做法,设立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和试点应用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申报主体联合下游应用企业开展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和工程化试点应用,对申报主体和采购企业给予一定的支持政策。三是创建中国软件名园试点,分类分领域精准做好惠企政策解读宣贯,加强企业梯度培育,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国家软件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推进工业软件生态建设。
做强人才“引、育、留、用”文章,打造工业软件人才集聚高地。一是加强工业软件人才引进。采取“政府主导、第三方运营”模式,搭建工业软件人才交流平台,畅通工业软件人才引进渠道。强化教育熏陶思想引领,聚焦工业软件行业高质量开展“爱大连、投身振兴发展”活动,促进工业软件专业的高校毕业生留连就业创业。二是以教学培养带动产业应用。支持院校、科研院所与工业软件企业、工业企业开展合作,培养一批既懂工业又懂软件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鼓励校企以联合实验室形式开展工业软件技术开发,进一步放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溢出效应。三是全面提升工业软件人才管理与服务水平,激发工业软件人才效能。持续完善市级工业软件人才认定标准,畅通各类人才认定渠道,加大对工业软件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的支持力度;支持工业软件企业进行在职培训,引导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加强合作,共建工业软件人才在职教育体系。
(作者分别系大连新型智库联盟成员单位——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东北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东北全面振兴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报刊:大连日报
版面:A08
日期: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