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 通知公告 - 关于校级教学成果奖拟获奖名单的公示
关于校级教学成果奖拟获奖名单的公示
2025年10月20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总结学校本科教育教学经验,深化学校教学改革与创新,促进本科教学形成突破性成果,经学校组织申报及校内外专家评审,拟确定校级教学成果奖33项,其中一、二、三等奖各11项,学校分别资助1万元、0.8万元、0.5万元用于后期建设。具体名单公示如下:

校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序号

成果名称

第一完成人

奖级

1

“一核两翼五链五化”:数智时代财经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探索

方红星

一等奖

2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扎根中国实践:经济学拔尖人才自主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王伟同

一等奖

3

数智融通、脱虚向实:面向硬科技时代和东北全面振兴的新质管理人才培养体系质量革命

汪旭晖

一等奖

4

思政底色-数智驱动-产研融合——会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刘行

一等奖

5

同讲一课、赛建一体——全国44所财经高校“同课异构”教学竞赛的实践及成效

刘凌冰

一等奖

6

三链协同・四维赋能・五融创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新经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崔惠玉

一等奖

7

“本土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孟韬

一等奖

8

学科引领、科教融汇、数智赋能:财经类院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建设的创新实践

唐加福

一等奖

9

价值引领、智创驱动、多元融合的数字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施锦芳

一等奖

10

党建引领 力学笃行: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卓越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张同斌

一等奖

11

面向服务东北全面振兴的数智赋能新公管育人体系建设

刘德海

一等奖

12

数据有温度、统计见担当:统计类课程思政“四融入”模式的创新实践

徐强

二等奖

13

数智强基、经管致远、交叉融通:脱虚向实的数字财经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

徐健

二等奖

14

人工智能背景下“三新三化”驱动的金融专业课程跨界融合体系建设

丁宁

二等奖

15

AI赋能·思政融合:电商课程虚拟教研室“四维协同”教学创新与实践

杨兴凯

二等奖

16

面向数字时代的财经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与实践探索

祁渊

二等奖

17

培根铸魂、数智赋能、产教融合:资产评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张晓东

二等奖

18

思政铸魂·创新赋能:新商科“思创融合”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胡国栋

二等奖

19

系统性知识传授 综合性能力培养 协同性价值塑造:金融学类课程群课程思政建设

范立夫

二等奖

20

横向带动、纵向发动、动联辐射——财务管理“三动”育人模式创新机制

陈克兢

二等奖

21

问题导向的跨学科教育:东北财经大学的持续探索与深度演进

史永东

二等奖

22

数智时代背景下财经本科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以四维联动培养体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耿玮

二等奖

23

服务东北振兴战略、构建国内外双向流动的在地国际化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生态

史达

三等奖

24

数智时代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协同共育新财经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王海威

三等奖

25

一核三融四经纬:新商科多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构与实践

郑文全

三等奖

26

强平台、聚资源、创模式、筑生态:构建高等财经教育数字化育人体系

姜明

三等奖

27

就业优先战略下“职涯导航+心理赋能”双轮驱动的本科生职场力培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隋晶

三等奖

28

人文涵养、艺术表达与创新实践“三位一体”协同育人能力与范式探索

韩传喜

三等奖

29

数智融入、训赛一体、校企协同、智育平台:数字赋能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

邹世允

三等奖

30

新丝路文化赋能国际商务人才“六业融合”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马静

三等奖

31

“六位一体”商务英语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孔雁

三等奖

32

思政引领、数智赋能、财经特色突出的东财劳动育人实践

刘艳茹

三等奖

33

商务英语专业“一体四翼”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范连颖

三等奖

公示期为2025年10月20日—2025年10月22日。

任何单位和个人若对评审结果有异议,可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向教务处提出,并写明联系人姓名、地址、联系电话。单位提出异议的,须加盖单位公章;个人提出异议的,须签署真实姓名。

教务处教学建设科联系电话:84710417;

邮箱:jiaoxuejianshe@dufe.edu.cn。 

 

教务处

2025年10月20日



撰稿:解木春 张诚 审核:刘凌冰 单位:教务处

新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