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第十届风险灾害危机多学科论坛在东北财经大学成功举办。论坛以“十年创新,数智启航——风险灾害危机多学科融合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为主题,吸引了国内多所高校、应急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期刊编辑部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参与,共商风险灾害危机治理的前沿议题。
开幕式上,东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汪旭晖教授致辞,介绍了东北财经大学学科建设成就,以及学校公共管理学院在应急管理领域推进数字化研究、国际化合作与实践化探索的经验。他指出,危机治理作为全球性关注议题,数字化技术正为应急管理领域带来创新变革机遇。本届论坛以回顾十年发展历程为契机,聚焦探讨风险灾害危机治理前沿方向,致力于为应急管理现代化发展提供学术支撑。
国务院第八届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学科评议组联合召集人、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教授以视频致辞,他回顾了论坛创办历程,指出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强调面对突发性事件和人工智能带来的不确定性,需推动研究范式创新,并肯定了东北财经大学应急管理学科的研究成果,期待论坛发挥学术交流作用。
国务院原参事、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原副主任闪淳昌教授在视频致辞时,强调风险预防在危机治理中的关键作用,倡导向事前预防模式转变,希望论坛深化多学科融合,为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在大会报告环节,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理事长、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郑国光作《科技赋能灾害风险防范》报告;国务院第七届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厦门大学陈振明教授作《拓展公共治理的风险视野》报告;国务院第八届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东北大学张雷教授作《居缘关系何以塑造新型社区共同体》报告;兰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沙勇忠教授作《灾害应急响应初期深度不确定性下的AI多专家协同决策方法研究》报告;应急管理部研究中心原副主任贺定超教授作《发挥高校优势,助力应急管理》报告;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际交流司原副司长吴金光作《从沧源佤族看跨界民族的积极作用》报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彭宗超教授作《生物安全风险治理体系与能力建设的初步思考》报告;西安交通大学朱正威教授作《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的集成创新模式——基于上海、合肥、南通三地实践的比较分析》报告;中国人民大学王宏伟研究员作《“十五五”时期推进中国应急管理现代化的六大重点方向》报告;西安交通大学李燕凌教授作《加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研究》报告;南京大学彭毅教授作《黄粱一梦与美梦成真?仿真在应急管理研究中的再思考》报告;南京大学蒋新宇研究员作《跨越双重现实:连接自然灾害与社会韧性的灾害经济研究》报告。各位专家的报告精彩纷呈,引起参会者热烈反响。
当天下午,九个平行论坛同步开启,分论坛累计收稿150余篇,辽宁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省消防救援总队党委副书记、总队长陈永胜,大连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蔺博等与来自全国高校的学者们,就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人工智能在应急决策中的应用、基层应急管理创新等话题展开热烈研讨,现场思想碰撞、智慧交融,学术氛围浓厚。
在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应急管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为核心主题举办的期刊主编论坛上,《风险灾害危机研究》主编张海波、《公共管理学报》编辑部主任黄欣卓、《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编辑部副主任刘一弘、《灾害学》常务副主编马冀、《城市与减灾》主编罗华春、《学海》副主编王婷、《中国应急救援》执行主编邓铎、《中国应急管理科学》编辑部编辑吴佳等出席。
闭幕式上颁发了优秀论文奖,经评审专家从150余篇投稿中遴选19篇论文获奖。本届论坛汇聚多学科智慧,为风险灾害危机治理提供了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新视角,有助于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撰稿:赵宁 审核:刘德海 单位: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