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战略部署,东北财经大学科研处、教务处与公共管理学院立足学科特色与区域实践,联合启动“构建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出版工程”项目。该项目旨在系统总结中国公共治理经验,提炼本土化理论成果,推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创新突破,服务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一、项目背景与战略意义
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入以“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为引领的新阶段。公共管理作为与国家治理实践紧密相连的学科,亟需突破对西方理论范式的依赖,形成植根于中国场景的原创性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重大需求以及公共管理学科国际前沿趋势,围绕创新社会治理、推动辽宁振兴、建设数字政府、保障国家安全、创建智慧城市等当前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重大需求,推动行政管理(数字治理)、社会保障、应急管理和城乡公共治理等学科的数字化与本土化转型。近年来,学科通过举办高端学术会议、深化国际交流、推动数智化转型等举措,初步积累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本项目依托公共管理学科优势,以出版为媒介,推动中国本土公共管理学的系统化、国际化传播,彰显“四个自信”的学科担当,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东财声音。
二、总体目标与重点领域
1. 总体目标
通过“构建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出版工程”资助系列教材和丛书的出版,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一是系统阐释中国公共治理的实践逻辑与理论内涵;二是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等国家战略提供学理支撑;三是构建融合“新文科、新公管”理念的课程教材体系。
2. 重点领域
(1)行政管理(数字治理)学科系列教材和丛书
重点选题方向:政策科学与评估方法;基层治理与东北振兴;公共财政与预算治理;数字治理与政府创新等。
(2)社会保障学科系列教材和丛书
重点选题方向:社会保障政策与制度优化;社会保险与基金治理;养老服务与老龄治理;劳动就业与民生保障;数字技术赋能社会保障等。
(3)应急管理学科系列教材和丛书
重点选题方向:对接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战略需求;深化应急治理体制机制研究;构建应急管理财经特色板块;把握智能化转型机遇,“AI+应急”交叉创新等。
(4)城乡公共治理学科系列教材和丛书
重点选题方向: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与科技创新管理;东北区域协调发展与城乡治理等。
(5)劳动教育规划教材和系列丛书
三、推进举措与实施路径
1. 建立专项资助机制。 根据学科教材与专著出版资助办法,面向全校教师设立“构建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出版工程”项目,优先支持已列入系列教材计划的成果。
2. 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对入选该出版工程的每部教材或专著,由公共管理学院资助1万元。资助经费依据出版合同,在1万元限额内拨付至出版社。
3. 严格学术评审与质量把控。 由科研处、教务处、学院学术委员会和教材委员会联合组建评审委员会,对申报项目进行学术评审,具体程序按照学科教材与专著出版资助办法执行。
4. 积极推进教学转化与社会服务。 将出版成果纳入学院公共管理类本、硕、博培养体系和学科评估成果,形成“研究—出版—应用—评价”闭环。
四、预期成效
1. 打造标志性理论成果,塑造学术品牌
在“十五五”期间,学科计划出版10至20部“新文科、新公管”系列规划教材。这些教材将紧密围绕中国场景下的公共治理实践,特别是聚焦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等战略的实践经验,进行深度理论提炼。通过这一系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成果集中产出,形成被国内外同行广泛认可的公共管理实践经验与理论总结,为中国自主的公共管理知识体系贡献核心内容。
2. 强化学科内涵支撑,提升整体实力
出版项目的成果将直接转化为学科建设的优质资源,为行政管理(数字治理)、社会保障、应急管理和城乡公共治理等重点学科建设提供坚实的课程教材与理论根基。这批教材不仅可作为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前沿读物,更能吸引和汇聚相关领域优秀人才,从而全方位推动我校公共管理学科在“十五五”期间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3. 促进成果实践转化,服务区域发展
项目将特别注重学术研究的政策价值,建立研究成果向政策实践转化的快速通道。着力推动智库功能建设,确保理论研究能够及时、有效地回应地方政府在振兴发展中的迫切需求,提升学科在区域治理中的决策影响力与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学术价值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时代赋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将以出版项目为枢纽,系统总结中国公共治理经验,提炼本土化理论成果,通过理论创新与实践深耕,为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和“人民之问”,提供“东财方案”。
东北财经大学科研处、教务处、公共管理学院
2025年10月9日
撰稿:范帅邦 审核:周学仁、刘凌冰、刘德海 单位:科研处、教务处、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