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学科研 - 东北财经大学5项案例获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24年度主题案例立项
东北财经大学5项案例获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24年度主题案例立项
2025年04月11日

近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2024年度主题案例立项结果,东北财经大学5项案例项目获得立项,立项数居辽宁省高校并列第一。其中“新质生产力”“数字中国”领域各2项,“绿色发展”领域1项,立项获批率高达83%,远超全国43%的平均水平。

本次主题案例征集工作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于2024年12月面向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组织开展,设“绿色发展”“新质生产力”“健康中国”“数字中国”四个主题,项目入选名单由学位中心严格组织评审,通过“单位审核推荐”“专家分组评议”“案例专家委审核”三级严格评议审核。

近年来,东北财经大学新经管案例中心深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提升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打造案例建设领域的东财品牌,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学校新经管案例中心将继续支持并大力推动主题案例的开发与研究工作,挖掘更多具有时代性、价值性、高学理含量的高水平案例,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取得新成效。

 

东北财经大学获批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24年度主题案例项目介绍


主题方向:新质生产力

项目名称:中国制造业企业打造新质生产力、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冰山冷热1930-2024纵向案例研究

首席专家简介:刘媛媛,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资本市场财务与会计、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披露等。曾获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辽宁省优秀青年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曾被选派做中美富布莱特高级研究学者。

项目简介:传统制造业能否实现转型升级直接影响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建设进程。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改造升级“老字号”,打造新质生产力,是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然要求。鉴于此,本项目选取东北“老字号”——冰山冷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在并购重组、技术赋能和业务拓展中的新质生产力实践,拟从技术创新模式、激励理论和协同发展等视角,揭示其从产品链向价值链跃升的实现路径,提炼指导实践的工具性框架和措施,为传统制造业打造新质生产力和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理论指导。


主题方向:数字中国

项目名称:从“追赶者”到“引领者”:推动制造业产业集群数智转型的创新要素与关键路径分析

首席专家简介:李宇,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财经大学新经管案例中心主任。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本科教学名师。兼任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理事等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项目30余项,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70余篇。

项目简介:实现产业集群数智转型是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和推动工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本项目以制造业产业集群数智转型的创新要素与关键路径分析为案例开发主线,遴选以徐工集团、鞍钢集团、大连重工为焦点企业的制造业产业集群进行案例开发,刻画焦点企业带领产业集群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身份演变轨迹。拟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探索破解制造业产业集群关键技术瓶颈、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数字技术深度应用等问题的创新实践和底层规律,为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助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提供制造业的标杆样板。

 

主题方向:绿色发展

项目名称:农遗文化撬动乡村全要素振兴——山东平邑县金银花-山楂复合种植与产业系统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首席专家简介:王勇,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辽宁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统计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兼青年经济统计学者分会副会长。主持3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等研究课题,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项目简介:近年来,农业文化产业遗产因其生态、经济与文化多重价值,逐渐成为实现乡村全要素振兴的重要抓手。山东平邑县作为国家级金银花主产区,依托“金银花-山楂”复合种植实践,探索出一条农业文化遗产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路径。本项目以平邑县实践为核心案例,聚焦农业文化资源保护与产业转型升级,系统研究农业文化遗产如何在绿色发展导向下撬动乡村全要素振兴,为构建农业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中国路径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范式。

 

主题方向:数字中国

项目名称:票据大数据赋能农业融资担保:基于龙江农担的创新实践与决策优化

首席专家简介:徐健,东北财经大学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兴辽英才计划、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电子商务开发实践》负责人。兼任辽宁省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化专家、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商业经济学会高校贸易经济教学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

项目简介:本项目致力于研究黑龙江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在数字技术赋能农业担保领域的实践经验与模式。重点关注龙江农担如何获取、处理和分析养殖企业日常经营产生的票据大数据,并将其应用于量化评估企业经营绩效与风险,进而为其担保决策、服务与产品创新提供支持的问题挑战、具体做法与实施成效。项目将开发系列教学和研究案例,展现大数据技术赋能数字中国建设的特色理论和代表成果,服务于“数字中国”背景下统计、金融、管理等专业人才培养。

 

主题方向:新质生产力

项目名称:新质生产力时代的商标保卫战——涉第35类“万能” 商标侵权迷局破解

首席专家简介:衣庆云,东北财经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负责人,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理事,省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省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北京大成(大连)律师事务所律师。在《知识产权》等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知识产权类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知识产权学科的国家、省、市科研课题若干。参与《大连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辽宁省知识产权保护办法》以及辽宁省企业商业秘密管理地方标准的起草工作。

项目简介:本项目中的核心案例——“乐居社”“乐居公社”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体现传统的第35类服务类别在新的网络空间商业模式下的新样态而带来的“服务类似”“混淆”等商标权相关要素的新的认知思路、认知方法;辅助案例——“Uh有家便利店”侵害商标权纠纷案和“华润灯饰”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作为对照组体现传统业态下相关服务是否构成“类似”的认定标准。课题组通过核心案例及相关辅助案例的场景式训练,深度体会在司法实践中如何通过合理划定商标权人的权利范围,正确适用法律,为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撰稿:常真瑜 审核:李宇 单位: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新经管案例中心

新 闻